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的广阔舞台上,答写时代问卷,澎湃青春力量,昂扬书写着大工青年最动人的风貌。
为充分发挥榜样正能量,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奋发向上、青春建功,小团特此倾情推出“榜样大工 · 青春答题人”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身边榜样的奋斗故事,汲取前行力量,做卓越大工青年,敬请关注!
鲍庆光,男,汉族,党员,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曾任化工学院高分子博硕第三学生团支部书记,高分子博硕第三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累计发表SCI论文18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最佳墙报奖。曾获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挑战杯”主赛道全国一等奖(队长)、“国创赛”主赛道全国金奖(队长)等多项荣誉。
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油泵高速止推轴承因采用铜合金材料,质量重且不具备自润滑功能,制约着性能提升。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导师蹇锡高院士和李楠老师的指导下,鲍庆光开始研制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替代传统铜合金。
依托蹇锡高院士提出的扭曲非共平面分子结构设计理论,他创造性引入混料实验设计方法,历经300多组试验,1000多次测试,成功制备出短切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芳醚自润滑功能复合材料,耐磨性能较传统材料提升74%,实现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优化统一。
在导师蹇锡高院士“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指导下,他和团队始终坚持将新材料制成轴承产品。
经过几十次成型工艺的反复尝试与调整,创新性的提出“挤出-模压-机加工相结合”的产品制成思路,用6个多月的时间制备出300余个轴承元件。轴承元件质量仅为铜合金产品的1/6,且无需额外润滑涂层,顺利通过了用户单位的相关考核,为我国航空材料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学校浓厚科创氛围的影响下,他带领团队连续3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长达15个月的备赛时间里,历经百余次打磨,他无畏“挑战”,始终坚持在“创新”中超越自我,最终斩获第11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冠军)、第1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金奖,连续站上学生科创赛事的最高领奖台。
他们的成果及奋斗事迹获得了光明日报、央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新材料研发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的奋斗目标,并在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冠军,实现了我校在该类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取得成绩后,他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科创经验分享交流会10余次,主动为同学们分享经验。同时,他被聘请为“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辅导师”,努力回馈母校。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助力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个人荣获“大连理工大学2021-2024年度优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