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BL-B01D1启动首个海外注册临床
事件: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744.0万元,同比减少98.7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5.3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0.05亿元。
Q1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因:24年Q1确认了BMS大额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并收到了相关款项,本报告期内未有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及相关现金流入,从而导致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财务指标同比大幅下降。
核心产品BL-B01D1(EGFR×HER3双抗ADC)国内进展更新:截至25年4月,BL-B01D1已开展40余项临床研究,包括8个单药后线疗法III期注册临床,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食管癌、鼻咽癌适应症;以及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一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8个与PD1联合用于一线年ASCO会议,BL-B01D1有望进一步读出多项临床数据,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后线年有望读出III期期中分析数据,并于25年底或26年递交上市申请;此外,多个III期临床有望完成患者入组,并新开多个后线患者的III期临床以及1L患者的III期临床。BL-B01D1联合疗法有潜力成为肿瘤一线治疗的标准疗法和下一个超级重磅药物。
BL-B01D1首个海外注册临床启动:25年4月15日,BMS启动了BL-B01D1头对头化疗一线治疗不适用PD-(L)1的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的注册II/III期临床IZABRIGHT-Breast01(NCT06926868)。根据与BMS的合作协议,公司首次启动海外一线III期临床后,将获得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同时BL-B01D1海外单药以及联合奥希替尼/PD-1两项早期篮子研究与BMS顺利推进中,有望2025年启动更多实体瘤海外注册临床,并最早于2028年向FDA递交首个上市申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重磅产品BL-B01D1研发顺利推进,我们维持公司2025年营收预测为20.18亿,预测2026/2027年营收为20.35/25.41亿元。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壁垒、创新属性和出海价值,我们认为百利天恒成长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财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028.21万元,同比增长16.63%,实现归母净利润21,160.51万元,同比增长14.76%。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7,899.06万元,同比增长26.15%,归母净利润6,681.67万元,同比增长37.59%,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海外业务贡献业绩增长。2024年公司境外营收规模为29,231.90万元,同比增长47.0%,境外营收占比43.0%。其中两个海外子公司营收规模均实现增长,尤其是欧洲公司。欧洲新坐标2024年实现营收16,556.08万元,同比增长77.5%,墨西哥新坐标2024年营收为4,295.32万元,同比增长24.9%。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受益于公司产品在原有客户内部份额的提升和新客户的开拓,如欧洲大众、MAN、卡特彼勒、Stellantis等新项目陆续投产。我们认为,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正是公司在技术、成本及服务响应等方面竞争力的体现。
公司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乘用车领域,2024年实现营收48,706.27万元,同比增长15.68%,商用车领域营收为11,728.91万元,同比增长17.87%。我们认为,随着奇瑞、海外商用车(MAN、卡特彼勒、道依茨)等新项目落地,公司业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而2025Q1营收即实现26.15%的增长,体现了公司在海内外、商乘领域的成长性。
毛利率略降但仍具韧性,费用率持续下降,ROE提升。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1.9%,低于2023年53.34%。国内外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车企不断降低成本,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都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公司毛利率仍然具备韧性,20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3.66%。随着商用车业务占比提升(商用车业务2024年毛利率为58.4%,乘用车为53.18%),新项目的投产,以及公司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定。
期间费用率上,2024年公司期间费率(销售+管理+研发)为16.69%,较2023年下降2.67pct,三项费率均有所下降。受益费率的下降,公司2024年净利率为32.25%,提升0.35pct。受益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公司ROE持续上行。2024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36%,增加0.58pct。
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进军丝杠领域:公司发布公告,将成立杭州九月八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额约5亿元,公司持有该子公司77%股权,另外两家股东分别为浙江陀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8%)、孙立松(持股5%)。该子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等精密传动零部件。股东三方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如陀曼智能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在设备端。孙立松曾任UBC轴承采购员、供应链经理、总经理助理,五洲新春(上海)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捷颂(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在渠道端具备优势。而新坐标则在冷锻成型工艺等制造环节具备领先优势。我们认为,三方将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有望在丝杠领域取得突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综上,公司现有主业持续在海外市场、商用车等市场拓展,仍有成长空间。公司手握冷锻工艺利器,持续开拓新产品,进入新赛道。本次成立控股合资公司进入丝杠领域是公司该能力的又一次验证。同时,公司具备较强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我们看好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不考虑丝杠等新产品,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46/2.85/3.31亿元,对应EPS1.80/2.09/2.42元。按照当前股价对应PE19x/17x/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等。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1.25亿元,同比下降6.1%,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5.4%,EPS为0.254元。一季度公司营收11.93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6.9%。
码头板块积极应对传统优势货种的需求下降,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受经济增速下行影响,24年公司旗下多个码头的传统优势货种需求承压,例如兴华港口优势板块纸浆进口量下降,云浮新港主力的石材类货源也出现需求下滑。为应对传统优势项目的下滑,各码头积极拓展新业务。兴华港口钢材、设备、吨袋等货种增长显著;云浮新港积极向广西方向拓展货源腹地,并加大非石材货源的业务开发力度;桂平新龙码头积极推广集装箱车辆高速费用减半政策,深入挖掘黔江上游的货源腹地,弥补因市场竞争和需求不足而流失的货源。
24年公司下属码头货物吞吐量5784.35万吨,同比增长15.47%。港口板块实现营收7.80亿元,同比下降2.38%,毛利率较23年下降2.68pct至44.58%。可以看到公司港口码头板块吞吐量明显提升但毛利率略降,体现出的是公司货源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公司通过拓展新业务的方式基本弥补了传统项目需求下滑造成的影响,也体现出公司码头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利润率短期小幅下滑,但货种的多元化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物流板块降本增效,毛利率明显提升:24年公司物流板块聚焦高质量业务,虽然营收较同比下降39.51%,但毛利率提升4.34pct至13.17%。公司持续深化客户合作,并充分利用两江业务的联动效应,积极构建多式联运网络,提升了自身竞争优势。
航运板块需求较为疲弱,重点保障自有运力货量稳定:受沿海干散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4年全年公司船队完成散货运输928.90万吨,同比下降36.10%,集装箱运输21.70万标箱,同比下降30.58%。公司主动调整内河船业务结构,优化运力配置,充分发挥LNG动力船舶优先过闸优势,开拓了大藤峡航线,在整体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了自有运力的货量稳定。
风电业务短期承压,光伏板块稳健增长:24年公司新能源板块实现营收24.35亿元,同比增长3.29%,毛利率26.53%,同比下降2.19pct。利润率下降主要系风电板块受部分地区风资源状况不佳和极端天气影响,以及个别电场延寿后综合电价下降,导致利润短期承压。24年公司风电场实现上网电量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实现运营利润6807万元,同比下降46.95%。
光伏板块实现了稳健增长。24年公司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及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全年发电量超7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8.01%;秀强股份成功开发固德威屋顶瓦并实现量产,不断提升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业务行业竞争力,24年实现净利润2.20亿元,较23年的2.08亿元有所增长。
25年Q1业绩稳健,销售费用下降主要系珠海可口可乐出表:25年Q1公司营收11.93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6.9%,营收下降但利润增长体现出公司逐步聚焦高质量业务的发展思路。25年Q1公司销售费用下降较明显,由24年同期的0.39亿元降至0.16亿元,主要系珠海可口可乐公司不再纳入报表。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5-27年净利润分别为3.18、3.52和3.96亿元,EPS分别为0.28、0.32与0.37元。公司围绕两江布局的港航供应链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多方联动发展的格局,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板块作为公司的第二主业不断实现突破,光伏业务有望持续带来盈利增量。我们认为公司经营长期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航运运价大幅波动;参股公司业绩波动,政策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深耕研发拓品牌客户,开启WiFi/视频芯片新篇章
事件:4月29日,中科蓝讯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1Q25实现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1.20%,环比减少35.68%;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少18.21%,环比减少51.93%。
此外,公司于4月8日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8.19亿元,同比增长25.72%;实现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19.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40.44%。
2024年营收、利润双高增,持续开拓中高端品牌客户。2024年期间,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逐步回暖,终端需求逐渐复苏,同时公司布局新兴市场,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持续突破和拓展品牌客户,实现出货量及营收同步增长,带动净利润高速增长。其中,公司2024年无线亿颗,按销量计算已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公司在巩固现有中低阶下沉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拓展中高端品牌客户,目前已进入小米、realme真我、荣耀亲选、万魔、飞利浦、NOKIA、沃尔玛等国内外终端品牌供应体系,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2025年Q1期间,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升级,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下游更新换代速度的需求,但由于下游市场Q1为淡季,整体营收保持同比持平的水平。利润方面,由于公司加大研发力度,25Q1投入研发费用0.46亿元,同比增长53.59%,公司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18.21%。
展望后续,随着公司芯片产品矩阵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品牌从入门级到中高阶产品的差异化功能需求,且消费电子市场后续逐步进入下半年的旺季,公司营收和利润后续有望回到高速成长的趋势中。
产品性能逐步升级,应用疆域逐步延伸。公司持续围绕“AI赋能、技术领先、产品多元、市场全球化”的战略定位,保持在低功耗、高音质、高集成度音频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顺应下游领域智能化趋势,公司25Q1已经推出多款BT(讯龙)系列和AB系列芯片:BT897X系列芯片支持浮点运算,基础功耗优化到4mA级别,音频指标也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通过加入NPU单元,极大地提升了芯片对AI通话算法的运算能力,降低了通话时的功耗,后续也将会配合更多行业先进客户的耳机项目;BT891X系列芯片具备超低功耗、旗舰级音频指标,适配品牌入门级产品;AB573X系列芯片作为AB563X芯片的升级版,具备低功耗、旗舰级音频指标、抗干扰效果好等优势,产品性价比高。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Wi-Fi和视频芯片领域,加快Wi-Fi和视频技术的落地,聚焦AI耳机、音箱、眼镜、玩具等应用场景。公司的产品线将由原来的八大产品线拓展到十大产品线。在AI端侧领域,公司持续与国内外大模型平台开展合作,向市场推出用户体验度更好的AI端侧产品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逐步拓展品牌客户,持续迭代新品,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88/4.91/6.25亿元,对应PE为31/25/20倍,考虑公司在AI耳机等市场产品持续放量,后续业绩增长具备持续性,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减少14.42%;实现归母净利润4177.25万元,同比减少68.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948.47万元,同比转亏。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1.12%;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2024年受部分项目完工延期收入确认延迟、以及23H2亚运会项目高基数因素影响,2024营收利润全年同比回落,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受项目延期等因素影响,2024年收入利润有所缩减。公司2024全年营收yoy-14.42%;归母净利润yoy-68.94%;扣非归母净利yoy-113.36%,转亏。公司2024年部分项目收入确认延期,以及2023年存在亚运会等大项目收入基数较大,导致业绩同比有所回落。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0.94亿元,yoy+171.12%;归母净利润-131.51万元,同比减亏77.58%;扣非归母净利润-1227.98万元,同比减亏34.66%,25Q1仍存在部分项目收入确认延迟。2024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14%、6.83%,较2023年小幅回落;2025Q1则分别为9.23%、-1.81%。
截至24年底3亿余元在手订单,规模环比回落。截至2024年报,公司在手订单数量为3.68亿元,较23年底和24H1有所回落(2023年达5.50亿元,24H1为7.31亿元)。3.68亿元在手订单中,8788万元为大型文化演艺项目、2.80亿元为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公司在手订单规模是未来兑现业绩的参考指标,多数在手订单会在6-24个月转化成为收入并确认,展望2025年业绩表现,仍需期待上半年新项目中标及签约情况。
大型活动文创实力仍是顶流,期待文旅C端运营持续发力。公司在2024年顺利完成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项目,持续彰显公司在大型盛会创意策划领域的竞争优势。此外公司持续发力C端文旅市场,2024年上海六三二项目实现收入3219.81万元,净利润达766.54万元,2024年先后落地地杭州实景演艺《湘湖·雅韵》C端项目运营、青岛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期待公司在B端大型盛典中的文化创意实力和项目背书可以助力公司在C端持续成长。公司C端业务的成长不仅可以减轻应收账款的压力,也可提高整体业务稳定性。
公司2024全年业绩表现有所回落,在手订单同环比也有一定回落。我们调整公司25-27年EPS预测至0.74/0.86/0.92元,对应市盈率为34.3/29.3/27.4倍,维持增持评级,期待后续B&G端市场需求修复以及自身C端业务开拓成长后,公司业绩可以进一步增长。
分业务来看:2024年,精密焊接装联设备营收69,805.54万元,同比增长32.25%;机器视觉制程设备营收13,741.66万元,同比增长37.00%;智能制造成套装备营收8,335.26万元,同比减少40.52%;固晶键合封装设备营收2,610.96万元,同比增长9.04%。
主业焊接、AOI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多点开花。1)消费电子领域,焊接设备方面,公司激光热压、锡丝、锡环、锡球焊等工艺设备精准把握消费电子结构升级机遇,已在头部企业应用落地;AOI视觉检测设备方面,公司AOI多维全检设备突破传统检测局限,从单一焊点检测升级至PCB&FPC全制程、芯片级精密检测等复杂场景,成为大客户首批全检设备供应商,完成3D SPI检测设备开发,与已有的2D&3DAOI设备形成SMT视觉检测“全家桶”。2)汽车电子领域,凭借“设备+检测+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选择性波峰焊在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的订单有较大增长,尤其在电驱控制器、车载充电机(OBC)等核心部件的设备市占率显著提升,公司极具特色的精密激光焊接工艺,在BYD、禾赛科技等头部企业中斩获批量订单。3)机器人领域,持续为机器人核心电子元件企业,如汇川技术、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卧龙电驱、柯力传感、江苏雷利、南方精工等提供焊接、点胶和检测设备及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
半导体领域固晶键合封装设备:碳化硅与先进封装前瞻性布局取得突破。1)碳化硅领域,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银烧结系列设备加速技术迭代,已与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大厂及比亚迪半导体、汇川技术、时代电气等本土龙头开展业务合作,其中银烧结核心模块——银烧结模具可实现最短一个月交付,极大满足客户工艺迭代和快速量产的需求。2)半导体封装领域,24年高速高精固晶机QTC1000形成批量订单,子公司快克芯装备在半导体封装Die Bonding领域踏出了关键坚实的一步;此外,公司聚焦先进封装高端装备TCB的研发,2025年年内将完成样机研发并提供打样服务。
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消费电子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2.53、3.20、3.99亿元(25-26年前值:3.97、4.9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消费电子行业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在研项目不及预期的风险
全地形车业务:新品U10pro再度成为焦点,墨西哥、泰国基地有望对冲关税影响。24年全地形车销售16.91万台,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0.85%,毛利率36.51%,同比-1.94pct。全地形车中高端新品U10PRO等凭借卓越性能与创新设计成为市场焦点,有望打造全新成长曲线。海外市场双线发力,在美国市场积极推动销售渠道优化及拓展,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在欧洲市场成功收购“GOES”四轮品牌,双品牌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品牌渗透率。此外,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完善,墨西哥、泰国、杭州、重庆等制造基地协同运营,海外基地有望对冲关税影响。
摩托车业务:海外国内共振,迈向国际一线.14%;其中内销14.32万台,收入30.94亿元,同比+44.44%;外销14.33万台,收入29.43亿元,同比+30.22%。国内市场方面,>
200CC跨骑摩托车销量登顶行业第一,进一步扩大国内大排量玩乐车型的领先地位,全年新增渠道81家,累计超600家,夯实渠道根基。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在世界顶级摩托车赛事MotoGP中包揽Moto3组别年度车手总冠军、车队总冠军以及制造商总冠军,创造了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历史。675NK、800NK等高性能新车型市场反馈良好,获得专业媒体和用户高度赞誉,此外“CF Lite”品牌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矩阵,实现用户圈层全域覆盖,品牌渗透从玩乐领域向大众出行领域突破延伸。
极核电动车:销量突破十万大关,成功打造第三高速增长极。24年极核电动销量突破十万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全年实现销量10.60万辆,销售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414.15%。渠道方面,聚焦国内核心城市,渠道数量同比增长1489%,新车型AE4、AE5、EZ3i等密集发布,在外观设计上追求时尚潮流,更在性能配置上实现行业领先,成为国内两轮电动车的不可忽视的新晋势力。
盈利预测:考虑到四轮车与极核进展超预期,我们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利润17.50、21.77、26.37亿元,(25-26年前值16.85、20.1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政策不利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
北大荒(600598)投资要点业绩总结:北大荒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0.05%;实现归母净利润5.39亿元,同比-2.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7.95%。
点评:核心业务稳健,利润端短期承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系公司核心业务土地承包费收入确认节奏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2.9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95%,主要原因包括:1)营业成本同比增加8.55%至3.32亿元;2)财务费用受利息收入减少影响(本期利息收入821万元,上年同期为2819万元,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种植业上市公司,土地资源丰富。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土地资源丰富。公司拥有16家农业分公司,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公司所属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据此区位优势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较好的优质性和均质性,在生产成本和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公司域内粮豆总产达121.7亿斤。公司在发展绿色、有机产品方面继续挖掘潜力和拓展空间。土地总面积1296万亩,耕地面积1158万亩。
土地租金具备增长潜力,带动土地主营业务增长。虽然农产品价格存在波动,但公司历史上土地承包费从未下调。公司地租水平相比周边市场化地租及集团内其他土地仍有优势,存在价格洼地。同时,公司通过提升机动地占比等结构性调整方式,有望持续提升整体地租水平。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拥有16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三站一室”,提供病虫害预警、气象预测、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948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78%,较去年同期增长5.95%。通过农业物联网项目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智能化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提升了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9%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6元、0.71元、0.73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3/21/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农产品涨价或不及预期、农民耕种热情或不及预期、天气情况或不及预期。
工业富联(601138)事项: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091.35亿元,同比增长2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2.16亿元,同比增长10.3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04.15亿元,同比增长35.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31亿元,同比增长24.99%。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4元(含税)。
深度参与全球AI算力产业链,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091.35亿元(+27.88%YoY),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32.16亿元(+10.34%YoY),公司依托全球化AI生产力布局,强化在先进液冷设备、自动化及机器人、数据中心等级测试集群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全球AI算力产业链。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7.28%(-0.78pct YoY)和3.82%(-0.59pct YoY)。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65%(-0.60pct YoY),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17%(-0.05pct YoY)、0.85%(-0.04pct YoY)、-0.11%(+0.01pct YoY)和1.75%(-0.52pctYoY)。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04.15亿元(+35.16%YoY,-7.15%QoQ),归母净利润52.31亿元(+24.99%YoY,-35.23%QoQ),扣非归母净利润49.03亿元(+14.76%YoY,-43.52%QoQ),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成效稳步提升。云计算业务方面,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以客户类别来看,云服务商服务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品牌客户服务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Q1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73%(-0.91pct YoY,-1.69pct QoQ)和3.27%(-0.26pctYoY,-1.42pct QoQ)。
AI服务器营收同比高增,高速交换机同比倍增:从营收结构上看,2024年,1)公司云计算业务实现双维度突破,释放强劲增长动能。营业收入
达3193.77亿元,同比增长64.37%,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首度超过五成,毛利率4.99%,同比减少0.09pct。产品结构方面,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幅超150%,占云计算业务营收比例突破四成,成为公司业务版图中的核心增长极。通用服务器营收同比实现20%增长,跑赢市场整体趋势。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80%,占整体服务器营业收入首次过半,表明公司在云服务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与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及时响应品牌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巩固了与品牌商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品牌商服务器营业收入也在北美Tier-1品牌客户加大AI服务器采购和资本开支的背景下,同比增长超70%。2)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78.98亿元,同比稳定增长3.20%,毛利率约9.56%,同比减少0.24pct。高速交换机方面,2024年400G、800G高速交换机增长趋势显著,同比增长数倍。终端精密结构件方面,因大客户高端机型在消费电子领域增长韧性,2024年公司5G终端精密机构件出货量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0%。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各类电子设备的高端智能制造领先者,凭借先进技术、优质产品和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具备全球布局优势,现有客户为全球领先的头部云服务商及品牌客户。AI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算力、高速网络通讯设备及服务器需求持续增长,为公司“端、网、云”等几大核心业务注入了澎湃动力,公司将深度受益AI需求增长。综合公司最新财报,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47元(前值为1.39元)、1.73元(前值为1.60元)、2.09元(新增),对应4月30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2.3X、10.4X和8.7X。基于公司跟客户长久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产品的能力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公司现在仍占有较关键的地位。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稳健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若电子产品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客户端需求,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等
圣邦股份(300661)事项: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47亿元,同比增长27.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0亿元,同比增长78.1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0亿元,同比增长8.3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77万元,同比增长9.90%。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面对行业周期变化,公司2024年利润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47亿元(+27.96%YoY),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00亿元(+78.17%YoY),主要系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及行业周期的变化,公司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紧密跟踪市场和客户需求,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预期的新品,在巩固原有市场和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以及新的应用领域,为客户下一代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最佳的模拟芯片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51.46%(+1.86pct YoY)和14.67%(+4.35pct YoY)。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5.12%(-2.89pct YoY),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00%(-0.59pct YoY)、3.15%(-0.33pctYoY)、-1.05%(+0.19pct YoY)和26.02%(-2.16pct YoY)。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0亿元(+8.30%YoY,-12.48%QoQ),归母净利润5977万元(+9.90%YoY,-72.25%QoQ)。Q1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9.07%(-3.42pct YoY,-0.49pct QoQ)和7.43%(+0.37pct YoY,-16.28pct QoQ)。
内生外延同发展,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营收结构上来看,2024年,信号链产品营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33.99%,营收占比34.82%,毛利率58.30%,同比提升1.66pct;电源管理产品实现营收21.82亿元,同比增长24.95%,营收占比65.18%,毛利率47.81%,同比提升1.71pct。公司专注于模拟芯片的研究开发,推出了业界超低功耗的运算
放大器和比较器、高精度电流检测放大器、60nA超低功耗DC/DC降压转换器、高精度低噪声的仪表放大器、小封装大电流高抗干扰性的LDO、高效锂电池充电器、24位高精度ADC、大动态对数电流—电压转换器、多通道AMOLED显示屏电源芯片、高精度电压基准电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微功耗高精度电流传感器等一批高性能模拟芯片产品。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可供销售产品5900余款,涵盖34个产品类别,可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的应用,已在汽车电子、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手机通讯、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续将继续发挥产品性能及市场迅速反应的优势,与客户紧密合作,以求准确及时地把握住商机、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此外,2025年1月至2月,公司签订了关于收购感睿智能科技的股权转让相关协议,2025年3月已完成合并。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领先企业,拥有较为全面的模拟和模数混合集成电路产品矩阵,全面覆盖信号链及电源管理两大领域,有34大类5900余款可供销售产品,深耕国内市场,凭借本地优势,紧贴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客户认可度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结合公司最新财报和行业发展趋势,我们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16亿元(前值为6.07亿元)、8.25亿元(前值为8.04亿元)和11.02亿元(新增),EPS分别为1.30元、1.74元和2.33元,对应4月30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77.6X、58.0X和43.4X。我们预计,公司较强的产品和市场能力将带来较好的业绩表现,公司作为市场领先企业的估值溢价也将体现,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模拟IC下游需求广泛,如未来市场需求出现增速放缓,可能会影响公司业绩;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未来如果市场参与者过多竞争加剧,会对公司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3)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公司现阶段新产品有序推进,但仍可能出现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仙鹤股份(603733)投资要点业绩摘要: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2.7亿元,同比+20.1%,主要系项目产能释放,销售增长所带动;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51.2%;实现扣非净利润9.3亿元,同比+56.9%,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主要系成本改善推动毛利率上升。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35.4%;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12.1%;实现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5.5%,收入端持续放量,特种浆纸及其他品类新开产线,产能爬坡暂时影响盈利水平。
核心品类日用消费系列稳健增长,产品矩阵多元化。分产品看,2024年日用消费/食品与医疗包装材料/商务交流及出版社印刷材料/烟草行业配套/电气及工业用纸/特种浆纸及其他实现营收48.3/18.6/6.9/9.1/8.0/7.8亿元,同比+17.7%/+7.3%/-2.7%/+11.6%/+17.4%/+1154.2%,产品多元化拓展顺利。量价拆分来看,2024年公司日用消费/食品与医疗包装材料销量分别为56.5/25.0万吨,销量同比+21.1%/+8.7%,单价分别为8558.4/7439.6(元/吨),同比-2.8%/-1.3%。分地区看,24年内销/外销营收达到90.9/7.8亿元,同比+20.7%/+35.7%,内销稳健增长,有序拓展海外市场。
新基地扩张,浆纸协同效应逐步兑现。湖北仙鹤24年1月首发开机,目前3条造纸生产线年广西仙鹤于4月中旬化机浆生产线条造纸生产线条制浆生产线年两大项目一期工程将全部完成投入运营,广西二期也将启动建设。“林浆纸用”项目有序投产,有望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1元、1.88元、2.20元,对应PE分别为13倍、11倍、10倍。考虑到公司产品矩阵丰富,伴随新基地产能爬坡,浆纸协同效应将持续在收入及利润端兑现,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纸价及纸浆价格大幅波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风险。
中牧股份(600195)投资要点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Q1公司实现营收12.59亿元,同比+11.88%;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6.3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2.00%。
点评: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承压。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比+11.88%,显示出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35%。利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1)成本增长快于收入增长,本期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4.14%,导致毛利率有所下滑;2)期间费用有所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7.49%、8.66%、22.35%。尽管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80.87%(主要为金达威利润变动的影响),但未能完全覆盖成本及费用端增长带来的压力。
市场化改革与战略执行显现成效。公司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客户、大单品战略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公司直销收入40.92亿元,同比增长21.87%,占主营收入比重提升至68.3%;但直销毛利率下降6.43个百分点至13.75%。经销收入18.99亿元,同比下降6.23%,毛利率提升2.74个百分点至21.11%。这反映了公司在拓展直销渠道(尤其是集团客户)方面取得进展,但也承受了较大的价格压力。出口业务方面,公司利用先发优势,总体销售额创新高,国外业务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5.82%,毛利率29.90%,同比提升3.78个百分点。随着下游养殖行业逐步复苏,动保产品需求有望回暖。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大客户战略以及在宠物蓝海市场的布局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研发投入持续,新品布局加速。公司重视研发创新,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5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65%,同比有所提升。年内取得多项研发成果,获得2个新兽药注册证书(包括一项一类新兽药:禽流感重组鸭瘟病毒载体活疫苗)和20个新兽药批准文号。备受关注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仍处于应急评审阶段。在宠物业务领域,公司全面布局,自主研发的猫鼻气管炎、杯状病毒病、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获得临时生产文号,合作开发的复方二氯苯醚菊酯吡丙醚滴剂获得生产文号,宠物产品矩阵初步形成。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为0.28、0.34、0.38元,对应动态PE24、19、18倍,维持“持有”评级。
国电南瑞(600406)事件:4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2024年营收574.17亿,同比+11.33%,归母净利润76.10亿,同比+5.94%,扣非净利润73.89亿,同比+6.31%。2025Q1单季营收88.95亿,同比+15.54%,环比-64.57%,归母净利润6.80亿,同比+14.19%,环比-78.32%,扣非净利润6.09亿,同比+11.14%,环比-80.06%,符合预期。网内外发展稳健。2024年公司整合业务单元,打造新能源、工业控制、国际市场等统一业务平台,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收入同比+36.24%。方案库、需求库、产品库初步建成,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1)智能电网:营收284.68亿元,占比46.7%,同比+10.7%。毛利率29.52%,同比+0.61pcts。2)数能融合:营收123.65亿元,占比20.2%,同比+11.05%;毛利率22.41%,同比+0.03pcts。3)能源低碳:营收121.85亿元,占比19.9%,同比+26.43%,毛利率22.98%,-0.94pcts,主要系公司大力拓展储能、风电等网外业务,毛利率偏低。4)工业互联:营收28.67亿元,占比4.7%,同比-9.51%,毛利率27.41%,+0.94pcts,主要是因为工控和轨交等业务规模下降。5)集成及其他:营收14.38亿元,占比2.4%,同比-23.89%,毛利率33.66%,-3.65pcts,主要系节能租赁业务放缓,收入和毛利率有所下降。
海外增速亮眼。2024海外营收32.79亿元,同比+135.14%,毛利率19.02%,-4.23pcts,得益于海外市场加快高端技术、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出去”,中标沙特ADMS运维和柔直阀项目,巴西伊泰普直流全线恢复带电;保护及自动化运维业务顺利进入智利。此外,SVC产品在墨西哥、低压柔直技术应用在香港实现突破。公司全年新签合同663.2亿元,同比+13.78%。25年公司计划设立亚太、中东及欧非、美洲区域中心,兵团作战有望提升海外盈利能力。
在手订单充沛,25年指引预期稳健。截至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506.97亿元,同比+1.7%,其中新签在手订单290.06亿元,同比+5.8%。公司年报披露计划25年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12.34%,营业成本473.24亿元,期间费用77.41亿元。我们认为2025年国网全年投资有望首次超过6500亿元,南方电网计划投资17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公司有望保持稳健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电网全环节智能化、数字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链整合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于电网投资高景气;新能源、轨交、水利、市政、工矿等网外市场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营收为646.96亿元、717.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5.28亿元、94.70亿元,EPS为1.06元、1.18元,对应PE为20.86倍、18.7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2025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330.18/329.38/48.74/46.29亿元,同比1.35%/1.46%/-17.71%/24.19%。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37.82%/14.76%,分别同比1.8/-3.42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92%/3.77%/0.58%/-0.71%,分别同比-1.52/-0.7/0.13/0.1pct。液体乳下滑显著缩小、奶粉较好增长带动收入回正。公司24Q1处置资产收益25.64亿元,剔除该因素25Q1利润同比增长约22%。25Q1利润超预期主因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改善,毛利率改善主因原奶价格下降以及高毛利的安慕希和金典等高端品和奶粉及奶制品快速增长拉动整体结构提升,销售费用率改善估计广告营销费用和职工薪酬费用减少。
24年公司分红率91.4%、同比提高18.15pct,分红金额77.26亿元,绝对额较23年增加0.87亿。24年分红率大幅提升,预计与商誉减值导致利润下滑有关,常态下公司分红率估计继续保持稳步提升节奏。
今年公司较好把控市场节奏,库存良性,开年收入回正,往后看进入低基数季度。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190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20.44/1273.85/1332.65亿元,同比增长5.41%/4.38%/4.62%,归母净利润112.44/126.74/140.79亿元,同比增长33.02%/12.72%/11.09%(从分红的视角来看,若25年按73%分红率来计算,对应当前股价股息率为4.33%),对应EPS为1.77/1.99/2.21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7/15/13倍。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服务器前景广阔推动公司滑轨业务增长。2024年公司持续向主营业务优势市场聚焦,家电滑轨与服务器滑轨的销售都实现了持续增长,滑轨业务实现营收4.08亿元,同比增长47.29%,营收占比97.93%。家电领域:根据商务部信息,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各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截至2025年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达10035万台。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突出“加力扩围、惠民升级”,将补贴家电种类从“8+N”类增至“12+N”类,在补贴范围和政策流程上进一步优化。国家推行的家电补贴政策对国内消费市场有明显的鼓励作用,对公司的销售也形成了一定的正向影响。服务器领域:根据BusinessResearchInsights的报告,2024年全球服务器导轨套件市场规模为0.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呈现出8.4%的复合年增长率。近年来,服务器等领域产业链配套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为精密滑轨国产化发展、加速进口替代提供了机遇。公司服务器滑轨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新华三、超聚变、曙光、浪潮等国内主流服务器生产商,还收到了新客户的项目咨询。目前公司服务器滑轨产线产能相对充裕,可以满足未来增长需要,公司将加大关于服务器滑轨的销售与研发力度。在出口方面,公司在积极开拓现有市场,持续提高市场渗透率的同时,客户数量也有增加。2024年公司外销营收达7,572.56万元,同比增长135.76%,营收占比18.16%。
119项专利集群驱动产品创新升级,低碳认证践行ESG责任担当。公司持续专注提升研发能力,始终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展产品的广度与深度,研发新产品、改良旧工艺,不仅拓宽了产品的应用市场,也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新获得11项发明专利,国际有效PCT5项,6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19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61项,国际有效PCT10项。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2月,公司产品有九百多个品种,部分产线年会对车间进行布局优化,购置设备,增加产能。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2024年通过了IS014064国际标准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并取得相关认证证书。公司通过推广低碳生产、低碳办公、减少废弃物产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08/1.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1/2.37/2.7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4.2/20.5/17.5倍。在立足家电滑轨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服务器滑轨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我们看好其服务器领域业务的进口替代机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治理风险、公司无自有土地及房屋建筑物的风险、客户集中风险。
安培龙(301413)投资要点事件内容:4月24日晚,公司披露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3.44%;同时公布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4月28日盘后,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2.61亿元、同比增长42.15%,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59.49%。
得益于压力传感器产品需求较高,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然而受折旧摊销、费用加码等影响,利润端暂时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3.44%。(1)2024年公司营收增势良好,压力传感器是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具体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及其他;其中,压力传感器2024年实现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32.17%,占公司总营收的49.78%。(2)对于公司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预计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a)募投项目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于2023年第四季度转固,转固后预计2024年新增492万元房产税计入税金及附加、新增1460万元折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b)公司于2023年12月上市,为夯实其行业地位,2024年加码费用投入,对应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0.06%、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2.10%;3)出于谨慎性原则,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较2023年加大计提1126万元、同时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较2023年加大计提399.78万元,导致本期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较高。
2025Q1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同时,因低基数效应,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一季度显著抬升。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61亿元、同比增长42.15%、较2024Q4营收同比增速环比抬升2.3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59.49%,较20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环比抬升52.61个百分点。对于2025Q1净利润增速较上一季度抬升明显,主要系2024Q4净利润受费用加码、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较高等影响相对承压。
在汽车领域需求持续景气下,公司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等产品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已斩获多个新项目定点,2025年公司业绩有望延续较快增长。(1)作为国内车规级压力传感器进口替代的领先企业,压力传感器或仍是公司增长的主要贡献。a)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方面,国内知名汽车Tier1厂商的温度压力一体传感器项目、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用压力传感器项目均已于2025Q1开启量产交付,同时温度压力一体传感器还获得全球头部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项目定点。b)MEMS压力传感器方面,公司已向Stellantis批量交付真空度压力传感器,并且正向其开发碳罐脱附压力传感器、曲轴箱通风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MEMS压力传感器产品;同时欧洲著名汽车主机厂商的刹车系统真空度传感器及排气系统压差传感器项目、知名合资品牌厂商的差压传感器项目分别将于2025Q4、2026Q1开始批量供货;c)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方面,欧洲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的GDI轨压压力传感器项目、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EHB制动系统压力传感器项目已先后于2024Q3、2025Q1启动批量交付。(2)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将作为基石业务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公司的水温传感器获得了欧洲著名汽车制造厂商的项目定点、预计于2026Q4开启交付,同时温度传感器也获得了终端为国内知名头部飞行汽车的项目定点。(3)氧传感器新业务蓄势待发。国内头部主机厂前装氧传感器项目已于2024Q4启动量产交付,6—8个月验证周期后将于2025年下半年加速放量,预期进一步对公司营收提供助力。
公司积极开拓机器人用传感器产品,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机器人领域,公司主要聚焦于控传感器的研发,具体包括单向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以及六维力传感器,目前公司与天机智能达成合作;双方合作研发基于MEMS硅基应变片+玻璃微熔工艺的力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模组上,能够实时感知各关节扭矩和控制末端力,以满足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对力测量的精确需求,并可在人形机器人上进行实际应用。2024年,公司单向力传感器以及力矩传感器已完成开发、于2024年下半年开启小批量交付,六维力传感器目前则处于样品研发的阶段。据悉,天机智能的机器人业务由子公司天机机器人负责,而天机机器人为长盈精密与安川电机(中国)的合资公司,拥有Grace7Pro系列7轴协作机器人、Delight系列6轴协作机器人、高速SCARA等机器人产品;截至2023年天机智能机器人累计出货过万台;借助天机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产业积累,公司机器人领域业务有望较快实现突破。另据2024年报披露,公司将在上海子公司组建专门的机器人力觉传感器研发团队,并计划筹建一条机器人用力传感器生产线,以具备批量生产机器人用力传感器的能力,利好公司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2024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展望2025年,以旧换新等政策有望助力下游汽车行业景气延续,同时伴随着公司原有项目加速放量、新定点陆续开启交付,预期公司业绩稳定向好。长期来看,公司是国内车规级压力传感器进口替代的领先企业,近年来亦将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等拓展至汽车领域,同时还积极布局机器人等新应用场景,或助推公司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99亿元、14.83亿元、17.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6%、23.6%、21.2%;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43亿元、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0%、28.4%、26.8%;对应EPS分别为1.13元、1.46元、1.85元,对应PE分别为85.1x、66.3x、52.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定点项目实际供货量及实际销售金额的不确定性风险、下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南微医学(688029)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收入27.6亿元(+14.3%),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元(+13.9%)。同日,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收入7亿元(+12.8%),归母净利润1.6亿元(+12.2%),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高增。
24年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高增。分季度看,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6.2/7.1/6.8/7.4亿元(+12.7%/+20%/+13.4%/+11.5%);从盈利能力看,2024毛利率为67.7%(+3.1pp),主要系1)海外高价产品占比提升;2)自动化生产以及生产环境技术改进,降本增效显著;从费用来看,销售费用率23.5%,管理费用率13.4%,研发费用率6.3%。
海外高速放量,渠道建设日益完备。分区域看,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13.8亿元(+2.1%),国际市场销售收入约13.6亿元(+30.4%)。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面临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和多重挑战。国内医改持续深化,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价格持续走低。2024年公司积极推动全球管理架构升级,设立欧洲区域总部,优化管理欧洲各营销子公司及非洲、中东等地区业务资源,欧洲区域业绩显著提升;加强美洲地区团队建设,不断细化营销区域,优化营销战略,美国自有品牌销售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内镜设备耗材化趋势初现,聚焦一次性内镜技术夯实第二增长曲线。一系列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胰腺囊肿引流支架获得国产品牌第一张注册证,子公司康友医疗的TTS微波消融产品完成FDA、MDR注册,射频消融系统甲状腺和肝适应症取得国内注册证。公司持续推广EDAT(内镜直视下阑尾炎治疗术)创新术式,受到各级医院的欢迎。目前,各类创新产品及国内外医工转化创新项目,如新一代胆道镜和支气管镜、缝合夹、热穿刺支架、新一代EUS/EBUS针、创新缝合器等已立项,不断夯实公司研发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8.6、10.5亿元,公司作为内镜诊疗创新器械龙头,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关税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汇率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通威股份(600438)事项: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减少33.87%,归母净利润-70.39亿元,同比减少151.86%,扣非后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减少151.84%。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9.33亿元,同比减少18.58%,归母净利润-25.93亿元,同比减少229.56%。
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光伏制造业务收入和盈利水平下滑,拖累公司业绩。受行业周期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影响,2024年公司光伏制造相关业务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收入规模和毛利率均明显下滑,是公司业绩亏损的主因。2024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相关收入约199亿元,同比下降55.29%,毛利率2%,同比下降51.26个百分点;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0%,组件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电池组件业务收入414.2亿元,同比减少40.29%,毛利率1.22%,同比下降11.55个百分点。
多晶硅产能超90万吨,向上游硅粉延伸。2024年,包头二期20万吨和云南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并在次月达产达标,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超90万吨;目前,公司单万吨投资成本已降至5亿元左右,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项目顺利投产,助力公司向多晶硅上游延伸并强化成本优势。
TOPCon电池持续扩产提效,HJT铜互连技术领先。截至2024年底,公司TNC电池产能已达150GW。公司持续革新TNC核心工艺,已规划TPE边缘钝化、钢网印刷、背面多晶硅栅、0BB、全面屏等电池、组件一体化提效方案,有望在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此外,公司1GW-HJT中试线月顺利下线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对应组件效率25.46%),并已明确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
农牧和光伏电站业务整体平稳。2024年公司实现饲料总销量686.86万吨,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收入317.4亿元,同比减少10.56%,毛利率9.38%,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新增并网“渔光一体”项目共计596.81MW,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4.67GW;2024年光伏电力及相关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50.26%,同比减少3.69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考虑多晶硅供需形势持续宽松等因素,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2、-8.99亿元(原预测值12.11、37.82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13.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4.5、-81.7、55.7倍。当前光伏行业周期下行,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公司作为光伏硅料和电池组件头部企业,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后续光伏需求回暖和国内“反内卷”的推进,光伏组件产业链供需格局逐步优化,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水平回升并巩固竞争优势,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外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和盈利水平不及预期风险。(3)异质结等新技术、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锐精密(688059)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7.59亿元,同比下降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2.26%。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下降15.57%;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42.78%。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30.48%;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0.00%。
下游需求好转,2025Q1业绩超预期。数控刀具属于顺周期产品,2024年以来下游需求承压,使得公司2024年收入端承压,利润受到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影响,同比大幅下滑。2024年数控刀片营收6.44亿元,同比下降10.89%,整体刀具营收0.93亿元,同比增长57.08%。2025Q1下游需求有一定好转,公司营收实现修复,利润端受益于费用率下滑,实现较块增长。
毛利率下滑明显。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9.46%,同比下降6.01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为14.09%,同比下降5.79个百分点。2024年毛利率下滑较大的原因:1)弱需求背景下产能利用率不足,使得数控刀片毛利率下降;2)产品结构影响,毛利率较高的数控刀片营收占比下滑;整体刀具产品体量较小,毛利率较低。3)上游碳化钨等原材料价格上涨。20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5.5%,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为13.2%,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费用管控较好。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0.5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35%,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4.52%,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6.69%,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4.96%,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5%,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0、2.7亿元,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2%。公司为国产数控刀具领军厂商,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海防(600764)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73亿元,同比-11.65%;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26.11%。投资要点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品价格波动和市场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产品毛利率下降:2024年中国海防业绩承压,营业收入为31.73亿元,较上年下降11.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下降26.11%。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行业细分领域受到投资规模缩小、项目执行周期延长、项目结算时间延后等因素影响,同时可能也与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有关。在其他财务指标方面,公司应收账款为41.45亿元,较上年增长19.11%,存货为16.86亿元,同比增长11.41%,反映出公司在销售回款和库存管理上面临一定压力。此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08个百分点至2.80%。
多个领域实现了产品积累和技术突破,国产化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2024年中国海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产品积累和技术突破。在水声电子防务领域,公司研发了水下信息获取/探测/通信/对抗/导航系统及设备、水声救援设备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特装电子行业,公司成功开发了水下信息系统、水下防务系统专项设备等产品,并且在卫星通导、专用计算机、运动控制、特种电源等领域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如多模接收机及芯片、抗恶劣环境计算机、运动控制系统等。同时,公司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智能加工制造系统、智慧城市相关系统、智慧港口智能系统装备等,这些产品和技术的积累为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发展计划聚焦于多个核心领域:首先,公司将确保防务领域科研生产任务按质保量完成,同时加强创新资源投入,构建新时期技术发展体系。其次,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公司将推动各项主要业务和重要子业务快速成长,提升在国内相关市场的核心地位。此外,公司还将通过多元化市场开拓和全面深化改革来激发企业活力。驱动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和科技创新驱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相对承压,我们下调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分别为2.95/3.67亿元,前值4.37/5.36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4.63亿元,对应PE分别为67/54/43倍,考虑到公司水声电子防务及特装产品受益于我国海军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国船舶优质资产整合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风险;2)生产经营风险;3)电子信息上下游产业链波动。
华域汽车(600741)核心观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8.52亿元,同比+0.15%,实现归母净利润66.91亿元,同比-7.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7.58亿元,同比-11.45%,EPS为2.12元。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61亿元,同比+4.95%,环比+16.97%,实现归母净利润22.17亿元,同比-10.36%,环比+37.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71亿元,同比-29.23%,环比+13.07%。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74亿元,同比+9.06%,实现归母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0.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6.57%。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对上汽依赖度继续降低,多元化客户结构提升公司业绩韧性,实现营收稳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中来自上汽以外的整车客户占比为62.2%,同比2023提升8.4pct,特斯拉上海、赛力斯、比亚迪、吉利、一汽大众、奇瑞、华晨宝马、长安、广汽乘用车、长安福特成为公司收入占比国内排名前十的业外整车客户,合计销售额同比增速达到38%,上汽2024年产量同比-23.9%,多元化客户结构助力公司经营韧性提升,在大客户销量出现较动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稳定。2025年Q1,受益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产量的同比提升以及上汽产量同比降幅的收窄(-3.6%),公司营收实现稳增长。分业务来看,2024年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分别实现营收1193.57亿元/65.99亿元/259.71亿元/61.54亿元/5.58亿元,同比分别+5.56%/-34.52%/-9.00%/-15.14%/-3.58%。
毛利率受年降影响有所下滑,控费成效明显:2024年公司调整会计准则,将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中应当确定的金额从“销售费用”科目调整为“营业成本”科目,调整后公司2024年毛利率同比-1.00pct至12.14%,分业务来看,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毛利率同比分别-1.02pct/+1.53pct/-0.65pct/-0.81pct/-4.55pct,除金属成型和模具外各业务毛利率普遍出现下滑,主要是受客户年降影响,公司客户结构调整,规模效应提升不明显,对年降的对冲作用降低,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同比-1.51pct至10.83%,行业淡季公司毛利率进一步降低。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56pct/-0.07pct/+0.13pct/+0.21pct,2025年Q1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68pct/-0.01pct/-0.36pct/-0.14pct,公司控费成效明显,对冲了部分毛利率下滑的影响,2024年财务费用的明显增长主要系汇兑损益。
新产品市场拓展进展顺利,智能化转型步伐不减:公司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照明、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新赛道业务领域市场拓展成果斐然,智能座舱方面,XiM25智能座舱已实现客户项目的量产配套,并连续获得沃尔沃,宝马、大众、华为合作伙伴、某生态造车企业等整车客户重点车型的配套定点;智能底盘领域,自研线控转向系统已获多家新能源整车客户项目定点,完成首个EMB技术线控车型功能演示装车;智能照明领域,持续推进数字交互大灯、数字信号灯、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等产品的更新迭代和优化降本,部分产品新获奥迪、大众、广汽集团等整车客户项目定点;电驱动领域,子公司华域电动新获奇瑞汽车、零跑汽车、智己汽车、上汽奥迪纯电车型及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混动车型定点,纳铁福传动新获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整车客户相关车型的电驱动系统总成定点,并正推进800V两档集成差速锁三合一电驱产品研发;热管理领域,搭载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器件的高性能电动压缩机系列产品已获得赛力斯、阿维塔、奇瑞汽车、北汽集团等800V高端纯电车型项目的定点。新产品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驱动公司产品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
投资建议: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94.64亿元、1874.96亿元、1944.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2.20亿元、79.07亿元、85.80亿元,摊薄EPS分别为2.29元、2.51元、2.72元,对应PE分别为7.77倍、7.10倍、6.5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大智造(688114)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0.13亿元(括号内为同比,下同,+3.4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减亏7百万元);2024Q4单季度营收11.43亿元(+61.64%),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025Q1营收4.55亿元(-14.26%),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减亏17百万元)。
基因测序仪业务2024年保持高速增长,25Q1略有承压:①分业务来看,基因测序仪业务营收23.48亿元(+2.5%),其中仪器设备营收9.60亿元(+6.9%),试剂耗材营收13.73亿元(+1.4%);实验室自动化常规收入2.09亿元(-4.1%,剔除新冠基数后同增36.7%),新业务常规收入4.00亿元(+11.7%,剔除新冠基数后同增57.1%)。②基因测序仪业务分区域来看,国内营收16.07亿元(+11.4%);海外营收7.41亿元(-12.7%),其中亚太区域营收2.25亿元(-30.5%,剔除阿联酋项目影响后增速+31%),欧洲区域营收3.44亿元(-6.2%,受到地缘政治和竞争影响),美洲区域营收1.72亿元(+8.3%,公司持续积极推广)。2025Q1基因测序仪业务营收3.5亿元(-22%),25Q1受到季节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影响;同时,在手订单情况较好,然而订单需要一定转化时间,我们判断很多订单将于25Q2-3开始交付。
我们认为公司经营亮点主要体现在:①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基因测序仪在更高通量、更高质量、更长读长、更快速度、更小型易用上均有世界领先的突破,实验室自动化与新业务板块新产品同样推陈出新。②AI技术快速融合应用,新推出AIO智能控制软件,嵌入式GPU支持本地AI推理,α-Cube数据中心一体机等AI机型,提升测序效率,扩大应用场景。③公司竞争力与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新增销售装机近1270台(+49%),国内新增测序仪销售台数市占率63.8%,测序仪及耗材营收市占率39.0%;全球市场来看2024年新增测序仪装机台数市占率28.2%(+9.5pct),测序仪及耗材营收市占率7.1%(+0.4pct)。③持续推进全球多元化营销策略与本土化服务体系,24年海外测序仪营收占比31.6%。截至2024年公司已建立全球9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基地、9大国际备件仓库及13个客户体验中心,海外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④竞争对手世界龙头Illumina在国内的发展受限,公司积极拥抱国产替代机遇,有望快速抢占其国内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整体增速情况,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营收从39.94/45.40亿元下调至37.56/41.9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75/1.18亿元下调至-1.70/1.00亿元,我们预测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7亿元和2.11亿元;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全球少数全产品测序仪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维持“买入”评级。
博隆技术(603325)事件博隆技术于2025年4月26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11.57亿元,同比下降5.43%;归母净利润实现2.97亿元,同比增长3.32%。于2025年4月26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131.09%,归母净利润实现1.04亿元,同比增长270.28%。
石化及新材料产业持续向智能化、环保化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国产替代和产业链自主可控。2024年至2025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宝丰烯烃、岳阳石化等多个大型项目密集投产或招标,带动聚烯烃物料输送与处理装备需求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推进,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投产的石化装置进入更新周期。博隆技术深耕聚烯烃气力输送系统与智能化粉粒体物料处理领域,凭借高效、低损耗、环保的技术优势,有望在新建与改造项目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需求增长与政策支持共同驱动公司发展空间释放。
公司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总额达到47.72亿元,其中聚烯烃气力输送成套系统订单占比达74.22。